當一陣暖煦的微風拂過臉龐;當干枯的樹枝上長出新的嫩芽;當桃花、迎春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花在不經(jīng)意間獨自綻放。我們知道,春的步伐已悄悄走進你我的身旁。每年在這個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黃金三月,便會讓我們想起這樣一個人:他,青春年少,卻有一顆“熱心腸”;他,風華正茂,卻因公殉職;他,雖生而平凡,卻從不平庸。他就是――雷鋒。在這個物欲橫流,人心復雜的社會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具有雷鋒精神的人,人們稱其為“活雷鋒”。
《感動中國》中就曾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白方禮。因家庭貧困從未上過學的他一直在外流浪,做過油漆補差、從事過個體三輪客運。每日里早出晚歸,辛苦奔波,積攢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但從1978年開始,已經(jīng)74歲的他決定干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靠自己蹬三輪車的微博收入去幫助那些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實現(xiàn)上學的夢想。為了能讓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安心上學,他比以往更加努力,不分早晚,風里雨里,生活節(jié)省,用一滴滴汗水積攢下來的所有積蓄,全部捐給了渴望上學的孩子們,毫無保留。這位白方禮老人一蹬就是十多年,享年92歲。在這十多年的時間里,總共捐款35萬元,資助起了三百多名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照常理來說,像他這樣的古稀老人本應該在家靜享天年,反而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照顧?伤麤]有這樣做,卻將自己僅剩的最后的一絲光亮貢獻出來,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成為他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燈。
你說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我們心目中的“活雷鋒”的最好榜樣嗎?你若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活雷鋒”的影子。
一位公交車司機在駕駛途中突發(fā)疾病,但他臨危不亂,強忍疼痛,將車平穩(wěn)地停到安全的地方,讓乘客們下車,自己突然暈厥,一車的乘客有驚無險;交通警察在疏導交通的過程中,看到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想要過馬路,連忙跑去將老人背起穿過了馬路,又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許多社會人士爭做起了無私的志愿者,沒有人強迫他們必須要這么做,更沒有人給他們發(fā)工資,即使這樣,每年爭做志愿者的人數(shù)都會只增不減。因為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太難。人的一生,總要為大大小小的事做出選擇,而我們的選擇終將改變各自的命運。像白方禮老人,像司機,像警察以及志愿者。他們都選擇了他人,奉獻了自己,甚至是生命。他們的善舉折射出正能量的社會需求和巨大價值,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今天,我們紀念雷鋒,發(fā)揚雷鋒精神。我們渴望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因此,我們要行動起來,讓雷鋒精神化作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讓整個社會洋溢出和諧助人的良好風尚;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