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羊年,某月某日,殊無聊賴。聞窗外淅瀝雨下,遂知秋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覺步至桂下,心曠神怡,夜闌興盡。攜桂一枝,置諸瓶內(nèi),以驅(qū)塵俗,于燈下而記之。
一、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連日心思不寧,是夜于學院中涼爽,念桂花,滿月冷光應及另番氣象。玉漸處寒,余披衫靜出。沿曲徑,夜愈寒,憶往以,無光戚戚然今不與之同,有月華點點。荷塘已是零落,惟此桂雨紛紛。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之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言皋涂之山多桂,漢袁康等輯《內(nèi)》有計倪對越之語:“桂實生桂”,此皆古人于桂之愛之情。武帝越破,遂于上林苑中起扶荔宮,廣植奇卉,其中有桂百株。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亦嘗種,各朝各代,桂花皆為世好。
周敦頤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搖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吾偏愛桂花之淡然恬靜,廣寒宮中者,天籟君子也。每逢秋,及校園桂花開,滿園皆是桂之香,星零素朵綴其間,似明珠,似碧星,似美浴。徐風習習,于校園過,聞桂之清香,心覺舒暢,于校園里學、鍛,美事哉。
二、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及秋初時,校園云中,月桂飄香。諸學子,受詩書久久,英氣日盛,可于此樹下言事言志。其年,余初入此園,多者煩心,不知何處泄心之惱。后在桂花樹下坐,看往來之師、弟子,吾始思,人何故煩惱。桂雖不言,而在桂花樹下聞香,多事亦始欲明。
后每到桂花開時當在桂樹下同師、弟子共起。時當在桂花樹下讀書、賞月、談未來,曰志,真是非常之喜樂。歲歲往矣,萬物皆在生,余與桂之情亦愈深,不忍去校園,恐后不得復見校園里之桂。
三、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人多羨春里之桃紅李白是何等之紛,其實秋里之桂為之子亦一美好之事。春花競開,令人多同于其美中。猶人之才,于春間而放光,光明射目,使數(shù)人慕。而或者猶桂般,要在秋中乃出金之黃花,而使人以其香沁人心脾而駐足觀之。
是故,余欲明其是如春里之百花之人或猶如在秋里始開之桂也者。惟如此,當春百花競開時余為之鼓掌,及秋始余屬者佳,留香氣,使人不覺駐足以觀余之才。于秋碩果累者時,花亦使人感,為一如桂花同引人者。
若在一始爾未見其有美麗之華,請勿急,無煩躁。但忍之待,為善備足,余想汝亦為其馨,使人戀返之桂花。但時之早晚也,既當在秋之時方采,又何必于春而煩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