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理想,帶著夢想,伴著喜悅,伴著歡樂,邁著輕盈的步伐踏進了知識的圣殿——大學。
曾經(jīng)年少時總是幻想登上高峰,在小學時向往初中,在初中時向往高中,而在高中時又向往自己認為神圣而光榮的大學,已經(jīng)習慣了在電視上看到的大學生活,令我陶醉,向往的感情在那時與日俱增。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在那猶如萬里長征的高中歲月里,我也曾奮斗過,努力過,尤其是做那一套又一套的模擬題以至使我后來竟莫名其妙地產(chǎn)生了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然而,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又有另一番感受,那就是:其實高中三年挺充實,也挺有意義的!6月7日的結束象征著我結束了苦難的歲月——痛苦的高中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我沒有如愿以償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
當從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一顆懸著的心漸漸地落入了心底,大學雖然并非如我想象的那么完美無缺,但大學就是大學,那就是人一生中所能經(jīng)歷的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最高學府。
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體驗,使我漸漸對大學有了了解,大學生活是進入社會的第一道門。大學并不像高中、初中那樣是一個給學生灌輸知識的機器,為應付考試而采取的一種方式。相反,她在授業(yè)解惑的同時更注重的是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主要是為人服務的。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大學不是生產(chǎn)一臺合格的機器,而是培養(yǎng)一個完全的人。”
大學的老師和高中、初中的老師完全不同,高中、初中的老師,就像學生的父母一樣整天催促著你學習,總是重復著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這次考試前進了幾名,或者你怎么總是馬尾串豆腐——提不起來呀等等。而在大學的課堂上即使你不聽講,老師也不會對你怎么樣,有時候僅僅是委婉地說一句罷了。
在大學里學習再也不能套用高中、初中那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在大學里學習要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和不斷創(chuàng)新,只要你能講出充足的理由,那么你就是正確的,根本就不用打題海戰(zhàn)。
在大學里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是促進個性發(fā)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徑。現(xiàn)在,大家都成人了,更加懂事了。大學讓我們感到,她就像一個大熔爐在考驗著每一個人。以前聽人說大學可以鍛煉一個人,改變一個人,現(xiàn)在我才真正領會了這句話。不錯,她可以完完全全地改變一個人,在你沒有辦法的時候,你不得不去和別人交流,去和別人溝通。遇到困難,幫助你的人是同學、朋友,在某種程度上有一種同甘共苦之感。就像馬克思所說:“社交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伴侶,也是人們?nèi)粘I詈腿粘=佑|的必然伴侶。”
大學是神圣的,美好的,就像一個五彩斑斕的調(diào)色板。我相信,我在這座殿堂里會磨練得成熟起來,為未來邁向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