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覺藝術的詞匯中,構圖應該是藝術家最為重要的的一個學習點,學習繪畫的人在學習畫畫的同時就在學習構圖了,而攝影人首先要學習如何掌握相機、用光,他們只有能夠準確的掌握相機的應用之后才能有時間來學習構圖,盡管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不斷的滲透攝影構圖的重要性,因此對攝影人來說,構圖是一切創(chuàng)作的基礎。
十四世紀以來,人們開始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索人類的每一個活動,隨之藝術家們對大自然的探索和研究,解刨學、都受到了極大的重視。以至于這一時期人們認為藝術就是要模仿自然。通過探索,自然界有它本身的美,并不在于人們是否去捕捉這些美。拍攝也并不會因為自然本身的美而成為一幅美的作品。那就是題材固有美之外創(chuàng)作者心目中所認識所發(fā)現的美的因素,缺乏生動的藝術構思。只有在理解了形狀、線條、質感等構圖的概念后,懂得他們相互作用之后,我們對自然界的觀察才更敏銳。
藝術作品的質量和自然本身的優(yōu)劣關系很少,題材固有的美并不一定等于照片就一定會動人的,繪畫的構圖是先設計構圖,以主觀為主,而攝影史先選擇構圖,以客觀為主。繪畫構圖可主觀任意取舍,按計劃好的構圖進行創(chuàng)作,攝影構圖需直接用照相機取景器和鏡頭進行現場構圖,多數以客觀為主,適當取舍。
“構圖”一詞源于西方美術,其中一門課程在西方繪畫中,叫做構圖學,在我國國畫中,稱構圖為布局或者經營位置。很多的攝影構圖的基本方法是從繪畫構圖中轉化而來的,我們稱它為取景。我們稱構圖就是把構成整體的那些部分統(tǒng)一起來,在有限的空間里或者平面里對作者所表現的形象進行組織,形成畫面特定的結構,借以實現表達者的表現意圖。藝術家大衛(wèi)·霍克尼曾經和布拉德福德攝影博物館館長談到這個話題,他以現場16張照片的拍攝證明了在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的視線中是可以給畫面構圖課邊緣賦予混亂以秩序性。因此我們說構圖就是從混亂中找出秩序性。而構圖的目的就是要澄清創(chuàng)作者想表達的信息,把關中的注意力引向他發(fā)現的那些最重要的要素。
歷來,藝術繪畫和某種材料和操作工藝都是分不開的,而攝影最初最重要的是對相機的掌握能力,而相機是攝影者反應思想的最靈敏的工具,無論是繪畫還是攝影都需要從題材中提取基本的視覺美點并以感人的方式再現他們。這才是創(chuàng)作最終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