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話語體系方面要體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以便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主要體現(xiàn)在重視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人才的母語文化的外語表達能力。當前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過于強調英美文化的輸入,忽視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從而造成大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結合教學,筆者試探性的提出一些增強文化自信的個人想法。
1.學校
學校在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方面應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立德樹人是我校的重要辦學方略,外化形式之一就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尚賢節(jié)”的設立,其宗旨就是堅持以文教化、以文育人,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這為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2.教師
作為英語教師,在介紹西方文化時要認真篩選教學材料,豐富教學設計,客觀比較中西方文化。在教學設計和改革方面,教師應該積極開設文化拓展課,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跨文化交際課程等。例如在一些英語競賽中可以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2019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初賽試卷中,涉及了“文房四寶”。學生了解到“study”可翻譯為“文房”,并且其含義在中國文化有變遷。這無疑是學習語言和增強文化自信的極佳方式。
3.教材
歷來,通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和思想熏陶是不夠的,這也成為了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這套教材很好的體現(xiàn)了增強文化自信這個教學理念。例如,第一冊課后練習的段落翻譯是介紹至圣先師“孔子”。我們對于他的教育理念以及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對于世界文化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如何向外國人介紹孔圣人和儒家思想,體現(xiàn)了文化“走出去”。類似的內容還有很多,例如介紹,中國書法(Chinese Calligraphy),孝道(Filial Piety)等。這些內容的更新和調整,無不體現(xiàn)著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走出去”的引領作用。這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強文化自信的創(chuàng)新舉措。
4. 學生
大學生自身增強文化自信是提高文化自信的內在條件。大學生應積極將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進行比較和反思;要積極與老師和同學溝通,防止自身價值觀偏移;還可以從社會實踐方面,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開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新途徑。例如,結合所在的學校和當?shù)氐馁Y源,學生可以在寒暑假尋找實習機會,用英語向外國游客或友人介紹西安的歷史文化或景點。這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方法。
總之,傳承民族文化精神是樹立文化自信的最終目的。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我們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點,堅定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為實現(xiàn)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軟實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