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是我校“立德樹人”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的一項特色,其中實踐學習則是“成人”教育的一個主體部分,承擔這項任務的部門主要是校內的學生管理部門、黨群組織和校外的各類實踐平臺,其中校團委自2012年啟動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就是這一系列“成人”教育舉措中極具特色且較有成效的一個。
我校的辦學理念追求培養(yǎng)“社會適用性人才”,這個“適用”其實不僅僅是專業(yè)學習的吻合,更是技能的匹配和認知的成熟,前者依托成才教育即教學來完成,而后者則需要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各類實踐學習活動來落實。暑期“三下鄉(xiāng)”本是中央多部門號召開展的一項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但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解讀,也就有了不同的實施辦法,我校在這個基本號召的基礎上,融入了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因此我校的“三下鄉(xiāng)”,既是鼓勵青年大學生走向基層奉獻服務,同時也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更是促進學生特別是95后大學生了解我國基本國情、社會基層情況等方面的一個“大學校”,進而實現(xiàn)學以致用,不搭空中樓閣,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上進,熱情陽光,這是“成人”教育的一個基本目的和主流方向。
今年7月12日至20日,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紅祥村順利開展,來自該校的13名大學生走基層、進農戶、訪貧苦、做調研,并陪伴當?shù)氐牧羰貎和黄疬^暑假。來自山東的馬煜賢承擔了本次活動的數(shù)學課輔導,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他剛來的第一晚就被蜜蜂蟄了,但“馬老師”的數(shù)學課第二天卻仍然正常開課,在村委會旁的一棵老樹下面,幾個同年級的孩子圍坐在石桌前,馬老師用掛在樹干上的小黑板給他們上課,一邊做游戲一邊講題,寓教于樂的形式讓他迅速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要盡我們的能力,把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學以致用,這里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語文數(shù)學這些課,對于外面的世界,他們更愿意了解一些之前沒怎么見過的東西。”來自我校2017級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周一帆如是說,他在此次活動中承擔了各個年級學生的歷史課,給孩子們講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本來就喜歡歷史的他充滿動力。和他一起來的侯秀麗主要帶低年級的學生,除了正常上課以外,她還會陪孩子們做游戲,給他們做心理輔導,學攝影專業(yè)的小侯還用自己的單反相機給孩子們拍下了屬于自己的笑臉,與侯秀麗同專業(yè)的郝文鵬、曹曦也不時用鏡頭記錄下孩子們的點滴,在給孩子們看這些照片的時候,他們逐漸明白了“支心”亦“知心”的更深層次意義。
守護初心,從心出發(fā)、傾心奉獻、用心去做、用愛歸心——“三下鄉(xiāng)”,本就是一件走心的事情。這支隊伍是我校來紅祥村的第五批大學生志愿者,掛在紅祥村的“實踐基地”牌子,是橫渠鎮(zhèn)和紅祥村干部群眾對每一年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的認可和支持。記得當時,我告訴同學們說,“一個大學生實踐基地的牌子掛起來容易,但要守好這個牌子,需要人家的認可,不讓群眾甩臉子、不給自己砸牌子,更加不易!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堅持這么久,五年五批人,將來還會有,會更多也會更好、更走心,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青峰疊翠年復年,碧水有情水長流。專業(yè)知識學以致用,青春熱情融匯愛心。同學們紛紛表示,雖然吃了不少苦,但是能夠把自己的學識、見識、思想、方法以及陪伴,給當?shù)氐暮⒆觽儙フ芰康捏w驗,讓他們熱愛學習,樹立理想,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是這次“支心”之旅最大的價值,也是極具教育意義的一次思想啟發(fā),展現(xiàn)了我校“成人”教育工程與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