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學院同意和委派,筆者有幸參加了由四川大學現(xiàn)任外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任文教授及其英漢口譯教學團隊所主持的網(wǎng)絡在線培訓課程《英漢口譯》的培訓,從中我全面學習和了解了英漢口譯課程的設置、性質(zh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原則和對學生的測評等,受益匪淺,F(xiàn)就筆者在《英漢口譯》在線培訓課程中的所得歸納總結如下:
首先,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正確定位課程屬性。多數(shù)學校開設英漢口譯課程所面對的對象是掌握了基本聽說技能的英語專業(yè)高年級(主要為三、四年級)本科生,對于該課程的定性應該是技能培訓課。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采用技能培訓為主的教學的方式(skill-based teaching method),把技能培訓與相關話題相結合。例如,在進行數(shù)字練習時應該和金融、經(jīng)濟、外貿(mào)等出現(xiàn)數(shù)字頻率較高的話題相結合進行練習,而不能一味單純地講技能,這樣就會使得整個授課過程更加生動鮮活,授課效果會更好。
其次,應明確授課目標。任何課程的授課,在授課之前都應該有明確的授課目標,在授課的過程中和授課結束后,授課教師應該時時以該目標為指引,合理安排授課內(nèi)容。英漢口譯課程的授課目標應為培養(yǎng)提高綜合性的交流傳播技能。正如任文教授所說的,做為從事交傳的譯者,應該“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譯者應該具備廣博的知識,在了解基本翻譯理論和知識,練習掌握基本翻譯技巧的同時,還應該盡量拓寬視野、擴充各方面的知識儲備。
再次,對于教材的選取和應用要得當。在英漢口譯課程中,教材一定要有,從中可以了解經(jīng)典的外交政策等知識,但是也應該同時配套其它的補充練習材料,如最新的國際國內(nèi)會議、廣播電視節(jié)目、新聞報紙等等的新內(nèi)容練習。授課也是以技能培訓為主,同時輔以真實的場景對話、講話練習。
另外,應該明確該課程的授課原則與方法。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可采取技巧分解和單項訓練相互穿插教學或者二者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在課堂中應該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過程和結果并重。在這里,任文教授所提出的“3P”模式——Phrased(分階段)、Practiced(強化訓練)和Pluralized(多樣化)教學模式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師可以從口譯技巧、口譯話題和口譯材料等幾方面考慮,從簡到難地安排口譯教學的內(nèi)容,一開始側重培訓同學的譯前技巧,如演講、主旨復述及記憶技能等等,所選話題應簡單有趣、貼近學生生活;隨后等同學扎實掌握譯前技巧之后再慢慢引入口譯技巧和長一些、難一些的口譯材料。這種循序漸進的安排既很好地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技巧,又容易讓同學們從心理上接受并對口譯產(chǎn)生興趣。課上課下的強化訓練使得同學們能夠更為迅速地掌握口譯技巧。教師多樣化的授課和練習模式、練習材料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同學們的積極性,提高口譯學習的持續(xù)性。
最后,作為口譯授課的教師,還應該在注意技巧講授的同時激發(fā)同學們對同傳的夢想,注意監(jiān)控同學們在課堂中和課后練習的情況,并對學生采用多樣化的評估和測評手段等。筆者深信,在本次培訓課程中的收獲不僅讓我對英漢口譯的授課思路豁然開朗,對于所有的英語相關課程的授課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應該準確定位教師角色,合理把握授課目標和內(nèi)容,這樣才能為一門優(yōu)秀的授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師資發(fā)展部外語系:張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