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星火相傳,生生不息。紅色基因根植于我們的血脈之中,是我們黨和國家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力量源泉,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擔當。紅色資源作為承載紅色基因與紅色遺存的統(tǒng)一體,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作為思政教師,要運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促進思政課與主題教育深度融合,厚植紅色基因,喜迎黨的二十大。
一、紅色資源是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
早在去年,《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對紅色資源的內(nèi)涵是這樣界定的: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所形成的具有歷史價值、教育意義、紀念意義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紅色資源包括:重要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者場所等;重要檔案、文獻、手稿、聲像資料和實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資源。紅色資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用活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1、發(fā)揮黨支部理論學習指導作用
一段時間以來,本支部教師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不斷加強黨史學習,大家發(fā)揚多思多想、學深悟透的精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上下互動學。
本支部教師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支部成員的理論水平,并通過學院開設的《黨群工作》專欄,分享黨員學習心得。
2、切實發(fā)揮思政課的立德樹人作用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紅色資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子,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具有重要意義。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運用好紅色資源,既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政課課堂內(nèi)容、更好地完成理論教學目標,也利于幫助高校大學生傳承好紅色基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細落實,突出高等教育的育人宗旨。如通過對革命舊址(遺址)實地考察,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內(nèi)涵。在課堂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展紅色經(jīng)典閱讀活動,組織開展“國家公祭日”默哀活動,組織唱紅歌、重溫入團誓詞等主題黨日活動。講好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和革命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
三、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傳承好紅色基因
將高校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為了解紅色文化的傳播情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內(nèi)涵,通過問卷星調查了解廣大師生對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情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內(nèi)涵,開發(fā)紅色故事的立體化資源。各種紅色資源、紅色遺存蘊涵著紅色基因的主旨,既為講故事營造情境又直接成為故事的內(nèi)容,從而能夠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從課堂內(nèi)到課堂外的延伸,把課堂講授與現(xiàn)場體驗相結合。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本支部將行走的思政課與沉浸式實境教學相結合,追尋紅色足跡,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帶領師生走訪參觀了扶眉戰(zhàn)役紀念館、渭華起義紀念館、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紀念館、照金革命紀念館、中共高陵歷史博物館等周邊紅色教育基地。重溫紅色歷史、聆聽紅色故事,立足紅色基地現(xiàn)場資源,開展專題教學、參觀教學、情感教學等多種形式,通過“專家講、現(xiàn)場聽、個人悟”身臨其境的感受過去的歷史,真正明白紅色資源的育人作用,震撼內(nèi)心的精神世界,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